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药品如何进行无机杂质检测
来源:英格尔医药 发布时间:2020-08-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1]的编制工作历时又一个五年,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并于2020年12月30日开始实施。新版药典共有四部,其中第二部主要收载化学药品。五年来,国家药典委员会以建立“最严谨的标准”为指导思想,精心组织各有关单位及化学药品各专业委员会,大家同心戮力,顺利完成《中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的编纂工作。它收载品种的原则是什么?凡例和标准正文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国家标准制修订的主要技术原则是什么?
《中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坚持“临床常用、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工艺成熟、质量可控”的遴选原则,只有通过国家药品标准提高工作、标准正文内容较为完善,且经医学专业委员会和药学专业委员会遴选通过的品种方可入编新版药典。如降糖药伏格列波糖有片剂、胶囊剂、分散片和咀嚼片多个剂型,仅有片剂和胶囊剂收入,分散片和咀嚼片因剂型合理性存疑而未收入;肝病辅助用药谷胱甘肽片收入,但谷胱甘肽含片因剂型合理性存疑而未收入;消化系统用药维U颠茄铝镁胶囊和补钙药乳酸钙咀嚼片等均因为临床应用价值存疑未被收入。新版药典品种进一步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如药典新增品种美司钠注射液和卡培他滨片等均是收载于最新版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及医保目录(2019年版)的品种。
有八个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4]的品种未被新版药典收载,这些品种可以分为三类:
(1)重组人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5个品种因属于生物制品,故从二部撤下;
(2)国家食药监总局发文撤销文号品种:如盐酸吡硫醇注射液及注射用盐酸吡硫醇;
(3)质量标准存在严重缺陷品种,如鱼肝油,本应以海鱼脏器提取物为主,但目前的标准无法体现其关键的质量属性,该品种的标准提高工作正在进行中,故新版药典未继续收载。
经过严格遴选,《中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共收载品种2712个,其中新增品种117个,有重大修订品种196个,保留201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品种2 595个。
药品通用名称是药品生产、使用和监督管理的基础,是药品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药典委员会名称与术语专业委员会负责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非专利药(INN)中文名称的命名。
为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化学药品活性成分的通用名称一般按照INN中文名称命名。新版药典将维生素B4修订为磷酸腺嘌呤、氟脲苷修订为氟尿苷等;根据命名原则,将含5分子结晶水的五水头孢唑林钠并入头孢唑林钠,并同时修订头孢唑林钠分子结构式、分子量及化学名称,涵盖无水及五水物两种产品。
药品制剂命名的基本形式为[原料药名称][给药途径][剂型名]。基于此,新版药典对个别药品的通用名称进行了修订,
(1)将含膨胀棉条的克霉唑栓修订为克霉唑阴道膨胀栓,与普通栓剂加以区别,以免患者误用,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2)经过调研发现,适应症为仅用于单采原料血浆的体外抗凝血的枸橼酸钠产品,同时存在“抗凝血用枸橼酸钠溶液”、“输血用枸橼酸钠注射液”及“枸橼酸钠抗凝剂”三个名称,根据命名原则,将用于此适应症的产品名称统一规范为“抗凝血用枸橼酸钠溶液”;
(3)因腺苷注射液(供诊断用)和腺苷注射液两个产品组成及浓度相同,故将药品名称统一为腺苷注射液,将腺苷注射液(供诊断用)的规格增加至腺苷注射液规格项下并予以标注区分,且保持两规格的说明书不同。
标准中与药品安全性有关的项目主要有制法要求、有关物质、颜色与澄清度、残留溶剂、重金属、可见异物、渗透压、细菌内毒素、微生物限度或无菌等。《中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结合各品种的生产工艺和剂型特点,针对性地对上述各项目进行了增修订。
药品的安全性保障得到进一步提高
1.增加有关物质项目,优化检查方法,严格限度控制
有关物质对保障药品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该项目是药品标准的主要内容之一,新版药典中收载的有关物质方法及限度更加科学合理。
(1)氟尿苷原标准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颁标准WS1-XG-026-2001,盐酸地芬诺酯原执行标准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两品种原标准均无有关物质项目,新增药典分别增加了此项目。
(2)氟他胺,2015年版药典标准有关物质方法为薄层色谱法(TLC法),仅控制杂质Ⅰ,限度为不得过1.0%;新版药典将TLC法修订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提高了方法的专属性、准确性和灵敏度,并严格控制杂质限度,规定杂质Ⅰ不得过0.2%,其他未知单个杂质不得过0.2%,其他未知杂质之和不得过0.3%。类似有关物质方法由TLC法优化为HPLC法的品种还有盐酸丁卡因、注射用盐酸丁卡因、盐酸曲普利啶等。
(3)头孢唑肟钠,在有关物质项目中增加头孢唑肟二聚体的控制,并规定限度为0.1%;类似品种还有乌苯美司、阿那曲唑等等。
2.加强对基因毒性杂质的控制
近年来,在沙坦类原料药及雷尼替丁原料药及制剂中陆续检出亚硝胺杂质,如N-亚硝基二甲胺(NDMA)及N-亚硝基二乙胺(NDEA),引发行业关注。为保证药品安全性,新版药典对沙坦类(如缬沙坦、替米沙坦、氯沙坦钾、厄贝沙坦、坎地沙坦酯及阿利沙坦酯等)原料药标准增加生产要求规定,以提示研发生产企业对工艺中可能产生的基因毒性杂质N-二甲基亚硝胺(NDMA)和N-二乙基亚硝胺(NDEA)进行有效控制,并符合我国药品监管部门相关指导原则或ICH M7指导原则的要求。另外,新版药典对甲磺酸盐药物(如甲磺酸培氟沙星、托西酸舒他西林等)增加对生产工艺进行评估的要求,以加强对药物中遗传毒性杂质甲磺酸烷基酯的控制。
3.加强对药品中无机杂质的控制
无机杂质会直接影响到药品的纯度及稳定性,因此应重视其检出及控制。新版药典即加强了药物中无机杂质检测方法的研究与修订。
(1)磷酸氟达拉滨:因在合成步骤中使用了钠盐,增加了原子吸收法对钠盐的检查控制。
(2)甲硝唑注射液、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及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因在储存过程中易产生降解产物亚硝酸盐,潜在危害人体安全,因此增订了亚硝酸盐检查,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相较国外药典的衍生化法,方法更准确专属,且避免了毒性衍生化试剂的使用。
(3)扎来普隆:因合成工艺中使用了乙基化剂(溴乙烷或碘乙烷),易生成无机卤化物,据此增加卤化物的检查控制,并严格限度至0.01%。
(4)左卡尼汀因合成工艺中使用了氰化物,故增订氰化物检查,并控制限度至5 ppm。
4.加强微生物限度及无菌检查方法与通则的统一
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无菌检查是涉及制剂安全性的重要质量指标,为尽量减少药品检验机构在监督检验时的工作量,自中国药典2010年版开始,部分品种正文增加了无菌或微生物限度项目。但是,部分品种正文单列两项目对检验无参考价值,且项目单列可能带来其他风险。为适应新版药典四部无菌及微生物限度方法的变化,新版药典编制过程中对品种正文的无菌及微生物限度也相应规范或修订,如替加氟注射液和注射用环磷酰胺正文项下不再列无菌检查方法,而按照通则要求执行;明胶根据通则修订微生物限度的单位表述等。
5.进一步加强高风险品种的安全性控制
新版药典进一步加强对高风险品种的安全性控制。
(1)加强对注射剂关键质控指标如热原或细菌内毒素、粒度等的控制。如本版药典新增品种美司钠注射液,将注册标准中的热原或细菌内毒素统一修订为细菌内毒素检查,提高了方法的准确度及灵敏度;并参照原研标准将细菌内毒素限度由0.125 EU·mg-1修订为0.03 EU·mg-1,加强了药品安全性控制。脂肪乳注射液(C14~24),增加基于米氏散射理论的激光散射粒度分布仪来检测大于5μm的粒子,进一步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性。
(2)眼用制剂作为直接用于眼部发挥治疗作用的制剂,其质量、安全性方面的要求相比其他外用制剂更加严格。如滴眼液的pH值过高或过低均可能引起眼睛的刺激性;渗透压如果未在合理范围,会使眼睛产生不适,因此需对此两项加以控制。新版药典中盐酸羟苄唑滴眼液将pH值由3.0~5.0修订为3.5~5.0;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增订渗透压控制等。另外,随着对眼用制剂中使用抑菌剂安全性的关注,新版药典进一步加强了对抑菌剂的控制。如苄达赖氨酸滴眼液不同企业使用了不同的抑菌剂,即羟苯乙酯、苯扎氯铵或硫柳汞,新版药典在标准中增订了这些抑菌剂检查项,并标注“本品标签或使用说明书中应注明抑菌剂的量”,方便了标准的执行。
(3)对于来源于动物的生化药物,由于其来源复杂、组成不明确,单靠质量标准无法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质量。新版药典加强了对生化药原材料的来源和工艺过程的控制,以更好地保证其安全性。如矛头蝮蛇血凝酶在制法要求中增加了生产过程应符合现行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还增加了原材料来源矛头蝮蛇蛇毒标准作为附件,以加强对原材料蛇毒的种属来源及质量的控制。
综上所述,《中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进一步强化了其在国家药品标准中核心作用,奠定了全面提高药品质量的基础,实现了2020年版药典编制大纲要求的重要技术支撑作用。对于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推进医药产业升级和药品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