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可沥滤物研究
来源:英格尔医药 发布时间:2020-11-25
医疗器械种类繁多,加工方式也各不相同,甚至相同的医疗器械产品所用工艺也大不相同。在医疗器械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的制造过程中,根据其加工工艺的不同可能引入的工艺残留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相关工艺残留包括加工工艺残留如溶剂、灭菌残留如环氧乙烷等几大类。
加工工艺残留
医疗器械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的制造过程,可能的过程包括原材料前处理、注塑、挤出、粘合、氧化、清洗、干燥等环节。比如,某些产品加工过程中需采用各种酸的混合物进行氧化处理,处理后的产品中可能带有酸性物质残留。
除前述原材料加工过程中可能引入的溶剂外,最终产品制备过程中也可能引入部分溶剂残留,以中空纤维血液透析器为例,中空纤维膜是血液透析器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核心部件。
目前,常用的膜包括聚砜(Polysulfone,PS)、聚醚砜膜(Polyethersulfone,PES)、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PAN)、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等,其中70%是由PS、PES组成。
以聚砜或聚醚砜中空纤维膜为例,其制造过程一般采用与膜材料溶解参数相近的溶剂如二甲基乙酰胺(Dimethyl acetamide DMAC)、N-甲基吡咯烷酮(N-Methyl pyrrolidone,NMP)等,以及与其他亲水物质等成分混合后,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制备而成。虽然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会通过相关手段除去成膜过程中所用溶剂,但因其物理特性很难完全除去,且有证据表明[18],DMAC显示出一定生殖系统损害,对鼠胚胎发育有毒性作用,对家兔有致畸作用。
粘合剂
多数医疗器械产品的不同组件所用材料不同,为确保其能正常使用,不同组件之间常需要进行粘合处理,以确保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牢固。以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产品为例,部分管路之间采用环己酮粘接,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血液会与管路接触,管路连接处所用粘结剂会随着血液的不断循环而进入人体内。有证据表明,环己酮对人体会产生一定毒性,为确保使用者的安全,需严格控制其残留。
其他工艺残留
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引入的可沥滤物除前述粘合剂、溶剂外,还可能包括润滑剂、清洗剂、氧化剂等。除此之外,医疗器械因灭菌导致的灭菌工艺残留也会引入最终产品。
医疗器械为了使用需要,常需要保持最终产品无菌状态,常根据产品本身特点,采用不同的灭菌方式灭菌。比如最长采用的环氧乙烷灭菌,因其价格低廉、使用方便、设备简单、工艺相对成熟程度等优点,使其在临床大范围使用。但另一方面,由于环氧乙烷可与物品中的氯离子反应,生成二氯乙醇,且环氧乙烷EO和二氯乙醇ECH均具有很大的毒性,所以在灭菌过程中控制二者的残留量非常重要,以确保其在产品中的残留量对人体处于安全水平。
目前,新发布的GB/T 16886.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给出了不同接触途径及接触时间医疗器械产品的环氧乙烷及二氯乙醇残留量的限量计算方式及残留量检测方法,企业可根据其要求进行计算,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最终残留。
其他可沥滤物
值得注意的是,可沥滤物的来源可能不仅是器械原材料及工艺信息中提供的添加剂、单体、加工助剂本身,某些情况下,器械及其原材料在生产、制造、贮存及使用等过程中产生的上述化学物质的水解、降解或反应产物等,应同时纳入可沥滤物风险评估的考虑。比如DEHP是很多聚氯乙烯制品常用增塑剂,DEHP通过器械的使用进入人体后,一部分以原型直接被吸收,另一部分受胰腺酶和肠道内一些酶的作用,迅速由双酯转化为单酯,主要代谢产物是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ono-(2-ethylhexyl)phthalate,MEHP],该过程主要在胃肠道进行,但在肝脏、肾脏、胰腺、肺脏、血液、睾丸中都可将其水解为MEHP。且有证据表明MEHP毒性大于DEHP。这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形式发生改变的物质也应值得关注。
英格尔医药建议高分子医疗器械种类繁多,所用材料也是多种多样,其与人体接触方式也各不相同。在医疗器械与药液、人体血液等组织或组织液接触过程中,器械会从中释放出制造器械过程中所引入的各类物质,且部分物质毒性较高,需通过筛选材料、改进工艺等方式严格控制其残留,以确保最终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
上一篇已知可沥滤物研究
下一篇医疗器械的可沥滤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