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仿制药注射剂的毒理试验
来源:英格尔医药 发布时间:2021-01-04
仿制药是各国临床用药的主体,在降低用药负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果仿制药与原研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会给临床用药带来高风险。如何实现与原研产品的质量一致性,是仿制药研发阶段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与其他剂型相比,注射剂因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其暴露量和绝对生物利用度较高,更需加强安全性风险控制。本文结合审评实际,针对现阶段技术审评中对仿制药注射剂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方面的要求进行全面分析,为研发人员提供参考。
仿制药注射剂评价的基本原则
仿制境内外已上市的原研品,应当与被仿制制剂具有同样的活性成分、给药途径、剂型、规格和相同的治疗作用。已上市的原研品中,原料药信息是公开的,但详细的制剂处方、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信息却不易获得。任何差异都有可能导致仿制药出现安全性、有效性方面的风险,对于注射剂更是如此。因此,仿制药注射剂的评价首先应关注与原研品物质基础的一致性。在对仿制药的审评中发现,部分国外仿制药进口品种在他国上市时,已完成了与原研品的药学质量比对和/或临床生物等效性研究,可确认物质基础一致性。但国内部分仿制药由于原辅料质量、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有差异,或者由于缓释、靶向等特殊剂型,难以确认物质基础一致性是否导致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改变,需要进行非临床评价进一步比对。
仿制药的非临床评价是通过正常动物或模型动物,对比仿制药和原研品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的差异。试验体系建立在严格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动物来源、饲养条件和操作规范等,降低动物自发病变的发生率,减少环境因素对试验结果产生的影响,保证试验的准确、稳定,提高非临床试验结果对临床应用的预测程度。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有助于加强药学质量控制,如处方组成、剂型选择、杂质限度等,进而预测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探索风险产生原因、机制和控制措施,降低产品上市的安全性风险。
下一篇毒理学实验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