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生物相容性报告
来源:英格尔医药 发布时间:2023-03-10
为了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和临床医疗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对生产过程中涉及的非活性材料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以监测生产过程和释放最终产品。
两大原则
1、安全、科学、有效的生物安全原则。
目的是消除生物材料对人体器官的破坏性,如细胞毒性和致癌性。此外,生物材料对宿主是异物,在体内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反应或排斥现象。如果生物材料想要成功,至少要让反应被宿主接受,而不会产生有害影响。
2、生物功能原则:兼容性、安全性、有效性
生物功能是指在特殊应用中“激发宿主适当回应”的能力。随着对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不仅要评价生物材料的毒副作用,还要进一步评价生物材料对生物功能的影响。
生物学反应
1、血液反应:血小板血栓形成、凝血系统激活、纤溶系统激活、溶血反应、白细胞反应、细胞因子反应、蛋白质粘附。
2、免疫反应:补体系统激活、体液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反应。
3、组织反应:炎症反应、细胞粘附、细胞增殖、囊膜形成、细胞质转化。
4、材料反应
(1)物理性质的变化
引起生物医学材料变化的因素:1)骨骼、关节、肌肉在生理活动中的机械动态运动;2)细胞粘附吞噬作用。
(2)化学性质的变化
引起生物反应的因素:1)材料中残留有毒低分子物质;2)材料聚合过程中残留有毒刺激性单体;3)材料和产品在灭菌过程中吸附化学毒素和高温引起的裂解产品;4)材料和产品的形状、尺寸和表面光滑度;5)材料的pH值。
生物相容性分类
1、血液相容性:心血管系统与血液直接接触的材料,主要考察与血液的相互作用。
血液相容性要求:抗血小板血栓形成、抗凝血、抗溶血、抗白细胞减少、抗补体系统抗进性、抗血浆蛋白吸附、抗细胞因子吸附。
2、组织相容(一般生物相容):材料与心血管系统外的组织器官接触,主要考察与组织的相互作用。
组织相容性要求:细胞粘附、无抑制细胞生长、细胞激活、抗细胞原生质变化、抗炎、无抗原、无诱变、无致癌、无致畸。
生物相容性评价标准
1、ISO中生物学评价标准的特点
(1)明确医疗装置的分类,将接触部位分为三类:表面接触、体外接触和体内植入;
(2)接触时间小于24小时,短、中期接触时间大于24小时至30天,长期接触30天以上;嘉峪检测网编辑整理
(3)生物学评价试验分为两类:基本评价试验和补充评价试验。基本评价试验项目中包括亚慢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取消热原试验项目;补充评价试验中增加了生殖发育毒性和生物降解试验。
2、中国的生物学评价标准与国际标准不同
(1)生物学评价试验将热原试验列为基本评价;
(2)将溶血试验列为生物学评价试验;
(3)将亚急性(亚慢性)毒性试验纳入补充评价。
上一篇生物相容性评价试验项目
下一篇相容性检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