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药物制剂中硫酸二甲酯检测
来源:英格尔医药 发布时间:2020-09-01
硫酸二烷基酯类化合物是医药行业中常见的烷基化试剂,例如硫酸二甲酯(DMS)常被应用于药物合成过程中的O-甲基化、S-甲基化、N-甲基化、芳香甲基化、胺转化等反应,典型案例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罗替戈汀的第一步合成中,2,3-二羟基萘被硫酸二甲酯O-甲基化形成甲基醚;用于高血压治疗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合成时,使用硫酸二甲酯将邻硝基苯胺甲基化;非甾体抗炎药罗非昔布合成工艺中,在氢氧化钠存在下用硫酸二甲酯处理1-(4-巯基苯基)乙酮以形成4-甲硫基苯乙酮。硫酸二烷基酯类化合物也常常在药品生产工艺中作为反应副产物出现,例如调血脂的药物依折麦布的合成过程中用到硫酸和异丙醇,两者易发生反应生成硫酸二异丙酯;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剂恩诺沙星合成工艺中存在的浓硫酸和甲醇经化学反应有可能形成硫酸二甲酯;治疗骨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药物塞来昔布以三氟乙酸和乙醇为起始原料,在浓硫酸及高温条件下反应时具有生成硫酸二乙酯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严格控制。
硫酸二烷基酯类化合物是已知的具有致癌致畸作用的试剂,其可通过对核酸盐烷基化并引起遗传性基因损害和染色体突变,欧盟在2012年12月将硫酸二甲酯(DMS)和硫酸二乙酯(DES)列入第八批需授权物质(SVHC)候选清单,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也已经将硫酸二甲酯列为2A类致癌物。因此,建立快速、灵敏、准确、可靠的硫酸二烷基酯类化合物分析方法,从而严格控制药物和医药中间体中硫酸二烷基酯类化合物的含量是非常必要的。
用的检测方法
直接检测法:
目前硫酸二烷基酯类化合物检测方法较多,大多采用常规检测方法,如离子色谱法(IC)、气相色谱法(GC)、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等。其中,气相色谱法又分为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法(GC-FPD)和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法(GC-FID)等。有文献报道,采用GC法配置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以氮气为载气,直接测定依折麦布原料药中硫酸二异丙酯杂质的残留;采用GC-MS的方法,在选择离子检测扫描模式(SIM)下采集,直接测定恩诺沙星中基因毒性杂质硫酸二甲酯的含量;也有文献显示,建立LC-MS/MS法,在电喷雾离子化(ESI),负离子模式下MRM采集,测定药物左舒必利及起始原料中硫酸二甲酯的残留量。值得注意的是,文献报道的DMS大多采用GC或GC-MS法测定,但是DMS稳定性较差,气化温度较高时,DMS会部分分解为甲醇,色谱图中出现两个峰,因此采用气相方法时温度需严格控制,避免影响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衍生化法:
由于硫酸二烷基酯类化合物的气相检测方法在某些条件方面要求较为严格,为了满足分析方法的要求,也为了提高硫酸二烷基酯类化合物的检测灵敏度,可以选择柱前衍生的方法进行检测。比如国标法用对硝基苯酚作衍生试剂,将DMS衍生化成对硝基茴香醚,再用紫外检测器检测;也有文献报道将DMS衍生化成N-甲基吡啶,质谱检测器正离子模式检测,或者衍生成N-甲基苯胺,火焰离子化器(FID)直接进样检测。药物中硫酸二烷基酯类基因毒性杂质衍生化法检测的实际应用也很常见,比如衍生后顶空气相法测定塞来昔布中硫酸二乙酯的残留,该法采用碘化钠作为衍生化试剂,将DES衍生成碘甲烷后顶空进样,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其含量。
硫酸二烷基酯类化合物常被用作烷基化试剂或者反应副产物存在于药物合成过程中,这些物质可能会残留于终产品中成为杂质,对人体器官如眼、上呼吸道产生强烈刺激作用,并损害肝、肾组织和心肌等,更因其致癌性和致畸变性导致癌症和遗传性基因损害的发生。因此,药品中如果含有硫酸二烷基酯类化合物残留,药品就会存在质量缺陷并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建立快速、灵敏、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以控制药物中硫酸二烷基酯类化合物的含量在人类医药领域发展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基因毒性杂质最主要的特点是在极低浓度时即可造成人体遗传物质的损伤,导致基因突变并促使肿瘤发生。因其毒性很强,对药物的安全性造成强烈的威胁,行业中已多次出现由于基因毒性杂质控制不合规,造成上市药品强行被召回的案例,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在个体对自身健康更为重视,审查机构对药品质量合规性核查更为严格的今天,如何更好的运用QbD理念以控制药品中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并降低成本,已成为当今企业的必修课之一。